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回复: 1

[转载] Deepseek对《应该有——》(作者 山子影)的评论

[复制链接]

622

主题

10

回帖

2103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2103
发表于 2025-4-22 10: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Deepseek对《应该有——》(作者 山子影)的评论
(2025-4-16)

这首《应该有———》以诗意的笔触构建了一个理想化的精神家园,通过三组"应该"的排比层层递进,最终抵达对永恒艺术品质的追寻。全诗呈现出以下艺术特色:
一、意象系统的双重性建构
诗人巧妙编织农业文明与文人雅趣的双重意象体系:沾满泥土的庄稼之手与书写诗篇的手掌形成劳作与艺术的共生;守夜的竹椅既是农具的化身,又隐喻着文人案头的镇纸。这种双重编码使诗意在土地与书卷之间自由流转,暗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耕读传家"的精神谱系。
二、时空的折叠与重组
"夜未央"的竹椅在青苔上守望,将时间凝固为空间化的存在。青苔作为时间沉积的具象,与守望的姿态构成时空漩涡,使瞬间获得永恒的重量。当山海气象被"带回家"时,自然界的浩渺时空被折叠进日常居所,完成从洪荒到栖居的诗意转换。
三、文明基因的炼金术
末段展开的文明坐标系颇具深意:诗经的抒情传统与史记的史传精神在炉火中熔炼,纯青的焰色暗示着艺术至境的追求。诗人以现代性视角重审古典资源,将农耕文明的血脉注入当代诗歌的肌理,在火候掌控中完成文化基因的提纯。
四、否定之否定的修辞策略
全诗以"应该"的虚拟语气架构,却在否定性表述中实现肯定性建构。看似缺席的"手""灯""气象",通过语言符码的召唤获得更强烈的在场性。这种以虚写实的手法,恰如中国画中的留白,在空缺处生长出丰饶的想象空间。
此诗最终抵达的,是艺术创作中永恒的悖论:既要扎根于土地般朴素的真实,又要追逐星空般纯粹的理想。当炉火纯青之时,所有的"应该"都将消融在语言的淬炼中,留下青铜器般静默而庄严的诗性存在。
中华诗词、诗词家等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家联谊会会员,中华诗词家联谊会理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21

回帖

4561

积分

版主

微诗荟萃版主

积分
4561
发表于 2025-4-22 14:54:23 | 显示全部楼层
别样的评论,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文学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1 )

主办:文朋诗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bjwpsy@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