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论坛
| 文学的前沿高地
         文朋诗友的精神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6|回复: 2

[原创] 戈壁明珠---敦煌

[复制链接]

70

主题

77

帖子

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0
发表于 2023-12-27 08: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司马从戎 于 2023-12-27 08:11 编辑


戈壁明珠---敦煌

司马从戎


在河西走廊的西端,有一个地方,叫敦煌。

敦煌位于大西北甘肃、青海、新疆的交汇点,南接祁连山,西邻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依北塞山,东靠三危山。在这个群山怀抱的小盆地中,依靠着雪水的滋润,孕育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1、阳关和玉门关

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南湖乡“古董滩”附件,系西汉时置关,因其位于玉门关之南,故名阳关。

阳关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汉、唐及以后时期,两者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是敦煌段的主要军事重地和驿站。离开两关以后,向西就进入了西域。

在古代,两关的知名度甚高。盖自两关往东,是人们情感所系的内地,而往西则意味着荒凉和艰难。而玉门关是边关要地,守关甲兵曾多达五千,其规模之大,可以想见。

许多的诗人曾为两关创作出了大量作品。(唐)大诗人王维曾作诗《送元二使安西》,以吟咏阳关: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曾被谱成曲子,广为传唱。在驿站歌厅,听者无不为之动容。而(唐)王之涣也曾作《凉州词》,吟咏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首诗堪称千古绝唱,为文学界所推崇。它们道尽了边关的苍凉和孤寂,将士的艰辛,和在旅商人心灵的落寞。阳关和玉门关也因这两首诗作而广为人知。


在古代,阳关向北至玉门关一线有70公里的(汉)长城相连,每隔数十里即有烽燧墩台,阳关附近亦有十几座烽燧。

高僧玄奘法师西行求经时,曾在一位胡人向导的帮助下,于(唐)贞观三年(公元629年)九、十月间,自玉门关出关西行。而玄奘自印度取经回国时,走的则是丝路南道,东入阳关返回长安。

公元 1875 年,左宗棠领军收复新疆时,就是从玉门关出发的,其时左宗棠年已63岁。抱病出征的左宗棠命人抬了一口空棺材,随军而行,以示决心。

昔日的阳关城今已荡然无存,仅存一座汉代烽燧遗址,耸立在墩墩山上。墩墩山烽燧台处于阳关的制高点上,它是现在阳关遗留的唯一实物见证。

今日之玉门关,俗称小方盘城。现存关城呈方形,四周城垣保存完好,为黄胶土夯筑,开西、北两门。城堡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总面积630多平方米。城北坡下有东西走向的一条大道,是历史上中原与西域诸国来往及邮驿之路。

旧《敦煌县志》把阳关和玉门关合称“两关遗迹”,列敦煌八景之一。

数年前,当我冒着40摄氏度的酷暑高温,踏着滚热的戈壁沙石走向玉门关时,心中不由激起炙热的情怀。为先辈们点赞!

2、古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敦煌城南。

莫高窟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高处的窟”。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另有一说: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在北魏、西魏和北周时期,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了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在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统治时代,一度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的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1900年,在莫高窟居住的道士王圆箓,为了将已被遗弃许久的部分洞窟改建为道观,而进行大规模的清扫。当他在为第16窟清除淤沙时,偶然发现了北侧甬道壁上的一个小门,打开后,出现一个长宽各2.6米、高3米的方形窟室(第17窟),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即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著名的“藏经洞”。

藏经洞的内壁绘菩提树、比丘尼等图像,中有一座禅床式低坛,上塑一位高僧洪辨的坐相,另有一通石碑,似未完工。从洞中出土的文书来看,最晚的写于北宋年间,且不见西夏文字,因此可推断藏经洞是公元11世纪时,莫高窟的僧人们为躲避西夏军队,在准备逃难时所封闭的。

从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多为写本,少量为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齐卢文、粟特文、和阗文、回鹘文、龟兹文、希伯来文等。文书的内容主要是佛经,此外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广为人知的是,从藏经洞中出土的绝大多数书籍文物,现已流失海外,至为遗憾!

1940年代初,张大千曾在莫高窟临摹壁画。他想把历朝历代的经典壁画按照原比例临摹后,自己举办画展。张大千曾去请教寺庙里的一位老喇嘛,老喇嘛说:在莫高窟中,画下有画。这个消息让张大千兴奋不已,他决定抠掉外层的壁画,看看里层到底是什么壁画。

张大千临摹完外层的一幅五代壁画后,即把外层抠掉,里层果然露出了一幅富丽堂皇的盛唐壁画。在接下来的日子,张大千如法炮制,发现一幅后代壁画就临摹一幅,然后再揭掉,临摹里边的壁画。

隋朝以及盛唐的壁画,因为色彩艳丽,线条爽利,画风大气,装饰趣味很浓,给人雍容华贵、富丽堂皇的审美感受,张大千对这种风格极为推崇。

为了临摹出精彩的盛唐壁画,张大千对晚唐、五代、宋、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没有给予足够的珍惜,而是直接将它们临摹后剥离。在剥离时,又由于缺乏专业的技巧,导致盛唐壁画也遭到了一些不可逆转的破坏。

据资料统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仅是有文字记录的被张大千损坏的壁画就有30多处,如果再加上没有记录的,数量就更加的可怕。对莫高窟来说,这实在是一个重大的损害!

现在,“藏经洞”及其他一些洞窟对普通游客开放。出于保护文物古迹的原因,每位游客只能参观四个洞窟,且全程佩戴耳机和麦克风,以免互相影响及损害古迹。

为了传播莫高窟的灿烂文化遗存,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对洞窟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制作了大量数字化影视产品,以供游客在影视中心观赏。这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善举,既扩大了宣传,又保护了文物。

3、鸣沙山

敦煌鸣沙山位于敦煌市南约7公里处。在鸣沙山顶看日出,是一项广受游客欢迎的旅游体验活动。

凌晨4点30分,我们即起床准备,带上防沙鞋套和遮阳帽等装备。5点准时步行出发,此时天上还闪耀着月光。到达骆驼集结地后,游客们按每5人一队进行分组,因为每5匹骆驼分为一队,这5匹骆驼均用绳子连在一起,排成一线。

在骆驼集结地,骆驼们皆卧伏在地面上。游人们依次骑上骆驼,握紧把手。在向导的喝令声中,骆驼们纷纷缓慢地站立起来,准备出发。鸣沙山之旅开始了。

游人们坐在骆驼上,在沙地上行走,非常之稳。在月光和晨曦的映照下,沙地清晰可见。游客可以将自己的手机交给在沙地上步行的向导,请其帮忙拍照,并支付100元小费。

日出前,我们终于到达鸣沙山顶。山顶上游客众多,非常热闹。大家都凝视着东方的地平线。不一会,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跃出,透过云朵,霞光万道。山顶上传出一片欢呼声。

就着倾泻的万里霞光,游人们纷纷摄影留念。

我们骑着骆驼从鸣沙山北坡下山时,看到有滑翔机在飞行,这是游客在空中观景。还有游人在步行下山,据说,当人们顺坡滑落时,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沙地便会发出轰鸣声,称为“沙岭晴鸣”。

下山后不久,就来到了月牙泉景区。

4、月牙泉

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水面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其名。月牙泉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

在月牙泉内,生长着眼子草和轮藻植物,西岸有茂密的芦苇。月牙泉四周被流沙环抱,即便遇强风,一汪泉水也并不会为沙粒所掩盖。

由于环绕月牙泉的沙山南北高,中间低,自东面吹进环山洼地的风会向上方走,在风力的作用下,沙子总是沿着山梁和沙面向上卷,因而沙子不会刮落到泉里,沙山也总保持着似脊似刃的形状,这才形成了沙泉共存的奇景。

另一方面,月牙泉的水位也基本保持不变。因为月牙泉是附近党河的一段古河道,很久以前,党河改道,大部分古河道被流沙淹没,仅月牙泉一段因地势较低,由于地下潜流的出露,汇集成湖。这样,湖水不断地得到地下潜流的补给,从而不会枯竭。

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的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故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说。

我们穿着防沙鞋套,慢慢地从沙地上走过,来到了月牙泉边。两千多年来纷纷传说的景观就在面前,眼睛一亮,至为欣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952

帖子

3524

积分

版主

微诗荟萃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524
发表于 2023-12-27 17: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0

主题

77

帖子

50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00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07: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云 发表于 2023-12-27 17:14
拜读,学习,问好!


多谢老师鼓励。问好老师!

祝您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7号

主办:文朋诗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bjwpsy@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