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3|回复: 2

[原创] 刘半农,白话诗歌的奠基人 外一首

[复制链接]

352

主题

323

回帖

2372

积分

版主

积分
2372
发表于 2025-3-11 12: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方福光 于 2025-4-24 21:28 编辑





我再也没有忧伤



我出生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
成长于经济改革开放时机
在山村贫穷困窘
十四岁死去母亲时便满脸忧伤
住房将要倒塌
兄弟仨人吃不饱肚子
爷爷年迈多病

年年盼着国家发放救济粮
十五岁那年冬天,领取了一件棉衣
我搂住,哭了

工业园开到家门口,工业经济急飞猛进
许多人当了工人和营销员
工资奖金到手,很多家庭建造楼房
日子兴旺而灿烂
我当兵五年后回来,在县城机关做新闻工作
六年后也营建起二层新房

娶妻生女,异乡打工
写诗歌小说,兑现梦想
拥抱火热的生活
甘愿在生活的风浪里沉浮
当奔忙奉献和获得后
笑容越来越多
我在无锡城区买了房
出版了五部长篇小说
写出三千首诗歌
拿到省作家证件
所有的少年幻想啊,美梦成真
兴盛大时代,我才有彻底的蜕变
乡愁的面容拥有了彩色封面
爱的土地焕发蓬勃生机
我的脸上再无忧伤
















刘半农,白话诗歌的奠基人




教我如何不想她
陈独秀和鲁迅战友
新文化运动主将
《新青年》同仁编辑刘半农

早已明确,发明创造一个“她”字
蕴含对故乡的真情思恋和铭记
人世间从此多了浪漫诗意的温暖情怀
令人刻骨铭记
四十六岁,当北大预科教授的刘半农
英年早逝
留下太多的遗憾

他创作的白话文新诗自成一个流派
点燃中国现代诗高台的灯塔
教我如何不想她
在他故乡江阴流传不熄
我吟诵吟唱
总是幻想着太多光影丛林
像他那样爱故乡
钟情,至真,宽容
深爱故乡的容貌颜面,品性和气概
为故乡繁荣奉献出生命力量
以他为楷模,写下三千首现代诗歌
吟颂时代,赞美生活
在异乡奔忙几十年
眷念故乡永不相忘









       刘半农(1891-1934),原名刘复,1917年参加《新青年》编辑工作,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之一。出版的诗集有《瓦釜集》(1926)、《扬鞭集》(1926)。其他著作有《半农杂文》、《中国文法通论》、《四声实验录》等,编有《初期白话诗稿》,另有译著《法国短篇小说集》、《茶花女》等。


      原名刘寿彭,改名刘复;字伴侬、瓣秾、半农,号曲庵。江苏江阴人,是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同时,他又是我国语言及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康士坦丁语言学专奖”。是我国第一个获此国际大奖的语言学家。

        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1911年曾参加辛亥革命,1912年后在上海以向鸳鸯蝴蝶派报刊投稿为生。1917年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1920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的大学院学习实验语音学,1921年夏转入法国巴黎大学学习。1925年获得法国国家文学博士学位,所著《汉语字声实验录》,荣获法国康士坦丁·伏尔内语言学专奖。1925年秋回国,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讲授语音学。

       1926年出版了诗集《扬鞭集》和《瓦釜集》。1934年在北京病逝。病逝后,鲁迅曾在《青年界》上发表《忆刘半农君》一文表示悼念。


生平
        清光绪十七年四月二十日(1891年5月27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澄江镇西横街。父亲刘宝珊,曾中过秀才,后与人创办江阴最早的小学翰墨林小学。1905年,17岁的刘半农从翰墨林小学毕业,以江阴考生第—名的成绩考取由八县联办的常州府中学堂。同期录取的还有后来蜚声海内外的国学大师钱穆。刘半农天资聪颖,每次考试各科成绩平均都在90分以上,深受学监(校长)屠元博的喜爱。—次,刘半农到屠家拜访,偶然结识了屠父屠敬山。屠敬山是远近闻名的史学家,交谈中,屠敬山发现这个少年学子才识双全,可堪造就,于是破例将他收为弟子,此事在当地—时传为佳话。枪打出头鸟,出于嫉妒,有人说他好钻营取巧,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没有理睬别人的造谣,决心用实力证明自己。不久机会就来了。—次,知府到学堂视察,临时出了一道命题作文,想考察—下学生的成绩。结果刘半农又以第一名的成绩再夺花魁,并得到知府亲自嘉奖。这样一来,连原先嫉妒他的人也心服口服。刚入常州府中学堂第一年,刘半农每次考试几乎都名列第一,被学校“列入最优等”。一时声名大噪。钱穆晚年回忆说:“不三月,寿彭连中三元,同学争以一识刘寿彭为荣。”

       就这样,刘半农才子的名声一下子传开了。

       1910年6月,中学还没有毕业,刘半农就与未婚妻朱惠结婚了。刘半农与朱惠的结合,很有些传奇色彩。

       刘半农的母亲是—个虔诚的佛教徒,逢年过节经常到离家不远的一处小庵堂里烧香拜佛,时间一久,就与令阱株拜佛的朱家女人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刘半农11岁那年,母亲带他到庵堂里烧香,碰巧朱家女人也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来庵里玩。这次见面让双方有了意外的惊喜。11岁的刘半农相貌端正,聪明灵活,朱家女人看了满心欢喜,便萌生了将长女许配给他为妻的念头。巧的是刘半农的母亲也相中了朱家的长女朱惠。朱惠比刘半农大3岁,14岁的朱惠已经出落成—个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刘半农的母亲对朱家长女十分喜欢,回家就把朱家意思与丈夫说了,丈夫极力反对,认为朱家与刘家门不当户不对,便以女方年长儿子3岁为由拒绝了。朱家却认准了这门亲事,诚恳地说,如果嫌老大大了,就把老二许配刘家。话说到这个地步,刘家便答应了这门亲事。然而好景不长,不久,朱家二女儿竟患病去世了,刘家很叹息了一阵子。本来这门亲事算黄了,但朱家又提出把老大许配给刘家,刘半农的父亲被对方的诚意感动了,最终同意了这门亲事。

       那个时代的习俗,男女双方订婚后很少见面。刘半农却不管这个规矩。早在庵堂里他就悄悄地喜欢上了朱家的长女,只是当时碍着旧俗不好表现出来。现在订婚了,就不必顾忌了,一有机会就悄悄地往朱家跑。—次,朱惠在井台上打水,无意中露出长裙下的一双用红布裹着的三寸金莲,看着心上人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他很是心痛。回家后坚决反对未婚妻缠脚,经不住他的软磨硬缠,后来两家达成一个折中的协议,白天朱惠继续缠脚,晚上就悄悄放开。刘半农的体贴深深地打动了少女的心,两人感情也一天天加深。

       刘半农到常州府学堂读书后,考虑到家务事多,父母便将朱惠接到家中做了童养媳,,毕业前—年,母亲突然犯,为了冲喜,家人让两人匆忙结了婚。婚后,朱惠吃苦耐劳,由于过度劳累,先后两次流产,父亲极为不满,为了刘家香火,父亲决定为儿子纳妾。此刻接受新思潮影响的刘半农,对父亲的决定十分反感,为了避免正面冲突,他悄悄地把妻子带到上海。1916,他们第一个女儿出生了,考虑到家乡重男轻女的观念,女儿刘小惠一直女扮男装,直到1920年出国前才恢复了女儿身。



代表作《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关于诗歌的断想

诗歌不只是一片叶子;
诗歌不只是一滴水的光亮;
诗歌不只是一朵花的芬芳;
诗歌不只是一条鱼的欢乐;
诗歌不只是一只蝉鸣;
诗歌不只是一只鸟叫;
诗歌不只是一只乌龟在寺院仰望;
诗歌不只是一只青蛙潜藏泥层等待莲荷盛放;
诗歌不只是一个人的旅行或者狂欢;

诗歌只是一个不圆满的赎罪。
诗歌是内心深处奔涌的江河。
是闪映的春光;
是盛开的花朵;
是喷射血的鲜红;
提升水的温度,沸腾生活的姿势;
是爱和恨的原罪;
镌刻在艰硬的灵魂大理石上;
祭祀毎一片断的时光。
诗歌是目光似一匹野兽奔跑原野,
我的灵魂里回响木鼓铁架铜锣的声音


在这个鼓声隆隆的世界里
日升,日落;一轮光环
每个诗节的结构;闪映白亮的火焰
镶嵌我雕塑般的背影

猛烈咆哮的海风
我在海的潮汐中
似为嘈杂的鹦鹉
在日落时等待主人归来

黎明虚假的火焰
完美了苍鹭的翅膀
在草地上,我扭动丒陋身躯
发出尖利的呻吟
我不敢与海鸥对垒

我俘获贝螺鱼虾
我的身体里响着木鼓铁架铜锣的声音
月亮像膨胀的气球
把我的灵魂照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主题

1220

回帖

4557

积分

版主

微诗荟萃版主

积分
4557
发表于 2025-3-11 14: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像他那样爱故乡,
学习,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2

主题

323

回帖

2372

积分

版主

积分
2372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5: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安云 发表于 2025-3-11 14:33
像他那样爱故乡,
学习,赞!

诗友红安云您好!敬茶握手致谢您支持诗作!祝福您诗多财丰幸福更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文学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1 )

主办:文朋诗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bjwpsy@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