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年里,我研读雨果的文学名著;总会引动莫名的忧伤悲情。
维克多·雨果(英文名: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诗人,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
1802年2月26日,雨果生于法国贝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他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授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处奔走宣传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他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5月22日,雨果辞世,于巴黎举行国葬。
雨果的创作历程长达60余年,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和《悲惨世界》,短篇小说有《“诺曼底号”遇难记》。
现今,我已然花甲之年;总是怀念中国当文学的高峰作品;中国拥有太多好作家和诗人;没有几个可以特别感动人的佳作。可惜啦!
于是,我不写小说,来到南方热带雨林休假,吃菌子火锅和水果。
唐风宋雨的飘摇才有唐诗宋词的光芒;中国兴盛时代不可能涌现辉煌的文学作品。
当今诗人作家们太幸福了。谁会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沉浮人生?仍然忠诚生命的文学。
作家诗人多么地艰难而且孤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