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方福光 于 2025-5-21 14:53 编辑
诗人总是荒唐无趣
锈蚀的岁月,血腥味般扼杀咽喉
诗人总会遭遇宰割或者残害
李白辞别杨贵妃逃离长安
爱情在心中生长酸楚
他仇恨唐朝荔枝的味道
他怨言太荒怨的美人
剑锋枭雄作响
他收不回长萧
江湖映出羞辱的面容
在敬亭山,在当涂断崖孤村静坐
仰望月亮,饮酒品茶
抚触剑身锈斑,叹气
吟诗招呼飞鸟
在山野青藤缠绕胫脖之时
流泪,追逐山野晚风
滚爬草地竹林,嚎叫呜咽
嚼劲採採摘的山野果
抽搐和捶打自己
然后醉酒在江堤狂奔……
赶追江中明月,像鱼儿在浪花之上舞蹈
身穿袈裟在山顶耸立
霞虹里,我身披袈裟
似佛徒静坐葱郁山冈
胸中花草芬芳生长温柔
抚摸鸟声和云朵飞舞
胸中露水甘霖回响
梦的世界,美德仙境
如此令人迷醉
访遍黄河长江两岸
驻足洞庭湖畔凤凰山上……
身穿袈裟在山顶拜祭苍生安静
不做李白杜甫陶公
年老了寄人篱下,无处安身梦想
愿做谢灵云苏轼白居易
游历祖国圣山神水
颂歌江山胜景
祝福时代宏丰昌华
使生命流动自然畅达的富贵
爱好逛“公墓”和私家坟墓的诗人
三十年岁月,在梦的江湖,驾着诗的航船。
为了写小说,他勤练散文。
为了写小说,他读诗,诗卷开启想象力。
为了写小说,他揣摩戏剧,取法戏剧的结构。
散文是小说的基础,增加对文字的敏感。
人生的旅途
具有了小说的叙述、散文的描写、诗质的意象、戏剧的张力。
抒情音乐与充满“战斗”性的音乐。
生命的征途,快活得像春风,自由得像飞鸟,激荡着,感染着-------。
以细节丰富历史肌理。用各种形式提醒人们要记住历史。
深入每一处挖掘心灵史,抚摸肌理润泽的墓碑。
总是以小人物为灵魂主角的诗人。
挖掘隐藏着历史深处的“声音”或者呻吟。
他爱好逛“公墓”私家坟墓。
捡拾岁月的麦穗,开放的金色光芒。
倾听野草在风中的吼叫。
他要寻找密密丛林深处把自己偷偷地埋葬。
埋葬二千首诗歌在荒地上。
等待春天长出篷勃美丽的果树和花朵。
黄昏,一个人在山岗寻觅------坟墓之处
诗人作为一个刀客,自己必须满是伤痕
人生的长途旅行。拥抱
小说般的叙述、散文的描写、诗质的意象、戏剧的张力
在杯光酒影中,看见一个时代的风景
美丽的城市颓废的男女。我不反对颓废。我喜欢酒桌上
让灵魂高高翘起。身体的伤痕是:一个人战斗不止
是诗人,混入一群人吃喝漂泊。疯狂或者疼痛
我是一大群人中的一员,我不说共同的事业
支撑了我的行为——写作,是孤独的事
它首先与别人为敌,然后与自己为敌
作为一个刀客,自己必须满是伤痕
那额头像刻有日月山川
才可以征服敌人
满是伤痕的躯体漂浮江河
无怨无悔,鱼尸一般
在光与影的世界沉浮游荡
坐着船回归故乡,仿佛看见自己的尸体漂过江湖
坐着船从江南故乡桥洞下穿越
看见自己的尸体从光影下漂过
丝绸似的江湖光芒凸起
生命之旅不是直线,不是曲线
是栈道是迷宫
紧贴壁墙前行
会听到自己匆忙的脚步回响
回头观望,会看见自己的幽灵伴随身影
在石壁上跳跃
仿佛听见自己的灵魂喘息的声音
奋力前行,看见梦里是葱郁的春天
人世间是天堂也是地狱,不管是天堂还是地狱
要快活得像春风,自由得像飞鸟,
寻找一个地方尖叫
在这水泥、砖和钢铁垒筑的破碎世界
市民,敌人,胆小鬼,寄生虫
十足的疯子,叫化子,蛆虫
没错,大脑被腐朽生活的火炉煮熟了
智慧的炒股人也被滚水烫伤
不爱我们的女人声音尖锐
她们怀孕,有别人的功劳
铁丝交叉、倒钩、纠缠或交织的城市
仙鹤般跳着脚,疼痛地颤抖着
向彩云求爱的城市
失去温柔的自由
陌生人是细菌,吞食诚信善义
许多人不像百灵鸟
像一条发狂的大猎犬
广场雕像是魔头,不是沉思者
吠叫在大街上的贵妇狗
在一个个飞檐下,盯着金色的鸽子笼
吞噬残余腐肉的我们,背井离乡来淘金
不断地尖叫,太阳下公寓似骨牌的墓碑
勾心斗角坐着,在一片废墟的垃圾中
无法尖叫-------
智能平台!……
方福光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诗人,其诗歌创作融合个人经历与自然意象,形成独特的抒情风格。以下是其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作品: 一、创作背景与文学成就- 文学成就:方福光已发表诗歌3800余首,出版《飞蛾之舞》《大篷车舞娘》等五部长篇小说。
- 作品传播:其诗歌被中诗论坛等平台收录,如《养育诗人的不是高山和大海》入选2022年6月精华帖5。
二、诗歌主题与意象- 乡土与时代
- 常以故乡、高铁、丰收等意象展现城乡变迁,如“坐上家门口山冈边高铁列车/把诗歌装满行袋/去远方,传送故乡丰收民谣”1。
- 通过“谷堆”“广场乐舞”等场景描绘世俗生活的热闹与诗意升华1。
- 生命哲思
- 散文诗中多探讨生命短暂与自然永恒的矛盾,如“江南的春天越来越短暂,一生更短暂;一江春水向东流……黄河之水东去不回头”2。
- 近年作品如《擎一盏诗歌的灯盏》以“油灯”“冰山”等隐喻文明长夜中的孤独追寻,展现对个体存在与精神自由的思考7。
三、风格特点- 口语化抒情:语言质朴直白,如“浊酒一杯杯啊/诗歌连篇吟/待日公鸡啼叫”1,兼具民歌的节奏感与生活气息。
- 意象密集:善用自然景物(云霞、暮雪、花果)与人文符号(青铜器、唐三彩)交织,构建历史与现实的时空对话27。
- 哲理性升华:在具象描写中融入抽象思考,如将“篝火红遍”与“天地广阔万丈光芒”并置,呈现世俗狂欢与精神超越的双重意境17。
四、代表作品- 抒情短诗:《光芒铺盖的十月》《养育诗人的不是高山和大海》15
- 散文诗:《雨燕豪情向江河》《擎一盏诗歌的灯盏》27
方福光的诗歌既扎根现实又超越日常,通过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的交织,形成兼具地域特色与普世价值的艺术表达 目前他居江苏无锡,他是江苏作协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