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司马从戎 于 2024-2-3 20:25 编辑
美丽的厦门鼓浪屿
司马从戎
鼓浪屿,一个美丽的小岛,面积只有1.87平方公里,与厦门市区隔水相望。
顾名思义,鼓浪屿以涛声名世。每当潮涨水涌,海浪击打“鼓浪石”,声似鼓声,鼓浪屿由此得名。
涛声是激励人心的动力和源泉,它孜孜不倦,催人奋进。奔涌向前的海浪,系于一线,前浪后浪彼此鼓励。涛声又是震撼之音,气势不可阻挡,它似乎提醒人们:在大自然面前不可牵强唐突。在历史的进展中,人类既是参与者,有时又只能算是旁观者。
鼓浪屿的自然景观倒无特别异样的地方,站在迎浪侧岸边,那涛声却是令人悸动。对,是那涛声,它触动游子的灵魂。
鼓浪屿上的琴声是其另一特质,它渲染的是一种平静的氛围。唯如此,鼓浪屿才成其为祥和之地。漫步鼓浪屿,不时可闻悠扬的钢琴之声。岛上有钢琴博物馆,展示了钢琴近200年的演变历程。参观博物馆,也是对钢琴知识的普及过程。岛上还设有国内唯一的风琴博物馆,存放着5000余台风琴。
音乐能体现人文素养,它的教化作用与诗歌一样。一个一个的音符,可以澄心。音乐中人神闲气定,是音乐化解了消极情绪。可以说,音乐已经融入了鼓浪屿上一些人家的普通生活。即便是家庭音乐会,也具有相当的水准。而许多人最早了解鼓浪屿,就是从聆听那首著名的“鼓浪屿之歌”开始的。
鼓浪屿上气候宜人,适于居住。岛上早期的房舍简单而实用。鸦片战争后,鼓浪屿进入了殖民地时代,岛上形成了大量西洋建筑。后来,许多富商和官员也来此定居,带来的是中国建筑文化。鼓浪屿成了“建筑博览馆”。
现今岛上的民居、别墅,大都有了相当长的年份。目前,按照疏解岛内人口与工业的政策,岛上部分居民被有计划地向外搬迁,以保护旅游资源。新建工程主要只是伴随景区开发所进行的配套设施建设项目。
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鼓浪屿,训练水师,前后达四年之久,为其以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打下了基础。鼓浪屿的日光岩上尚存水操台、石寨门练兵故址。水操台前的一块巨石上,刻有郑成功的一首五绝:
“礼乐衣冠第,文章孔孟家。 南山开寿城,东海酿流霞。”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 还曾写下《复台》诗一首: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极言复台之艰辛。鼓浪屿上还建有郑成功纪念馆,展出各种文物和史料。
以浪漫的名义,风生水起。鼓浪屿海滨浴场砂质细软,吸引了众多的四方来客。站在岸上,人们还难以体会到海浪的力量。而一旦身处水中,就能感受到那涌动的波浪是何其给力!
海滨浴场的水质良好,也没有什么浮游生物。这里服务设施齐备,还设有游艇等水上娱乐项目。浴场上孩子们嬉戏欢笑,映出他们的天真无邪。
鼓浪屿名声在外,光是听着它的名字,就足以激起美好的想象。据说,鼓浪屿正着手启动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对于旅游胜地,这恐怕是必由之路。真正的问题是:来这里的游人如果太多,旅游品质将会大打折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