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论坛
| 文学的前沿高地
         文朋诗友的精神家园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原创] 小说;【无声·新生】

[复制链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4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同学中有一个年龄较大的学生,比较早熟,认识不少女同学,我们经常在一起玩耍,一次一个身穿褡裢会摔跤、洒脱、潮流的女生,进入到我的视线中,我以自己的外貌和诚实,征服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的异性。以胜利者的姿态,纯真的友情和分辨不清优劣、朦胧的感觉,不知深浅、忘乎所以的我,认为自己有了女朋友而感到自豪,还带领比较要好的几个同学到她家里去玩耍。这就是我的初恋,唯一的,在我心目中崇高的初恋,成为我心中的伴侣,我爱惜她、尊重她,更尊重我们的初恋,五年的交往我连她的手都没有牵过,更别提热吻了,直到我们特殊原因分手为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4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大革命进行两年后,中国各个领域一片混乱,政府机构瘫痪了,工厂停工了,学校停课了,领导成了敌人,人与人之间充满了对立,派别之间的分歧发展成了武斗,像解放战争一样用上了坦克车、机枪,真枪实弹。
文化大革命是从学校发动起来的,学生相对比较单纯、幼稚,在被作为发动文革的工具后,广大的红卫兵队伍,已经成了被利用的破坏力量和工具,当权者必须尽快对红卫兵做出处理,这批造反的无所事事的学生怎样安排处理,成了大问题。文革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很多工厂处于停顿状态,城市已经无法安置连续三届,两千来万毕业生的上学和就业。如果让他们仍然滞留在城市里,又失去继续学习或工作的机会,后果肯定是无法衡量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上山下乡。
难忘的疯狂,难忘的分离,难忘的苦难,难忘的岁月,难忘呀难忘,失去大好的年华,失去学习的大好时机,失去一代人的拼搏,成就一代青年人的沧桑,像噩梦一样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
‘上山下乡’一词最早见于195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这个概念,成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开始的标志。
真正意义上的‘上山下乡’始于1955年,(目的是为缩小城乡差别),这年的8月9日,北京青年杨华、李秉衡等人向共青团北京市委提出到边疆垦荒,11月份获得北京市团委的批准与鼓励,随后引起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垦荒的热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特殊时代的需要,1968年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到农村定居和劳动的学生,成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
上山下乡有两大模式:农场(包括兵团)和插队。插队属于集体所有制,无需政审体检等手续,也没有严格的名额限制(赴边疆除外),顾名思义就是安插在农村生产队,和普通社员一样挣工分、分红、分口粮,1968年以前的上山下乡以农场模式为主。
因文革造成了中学生滞留学校,到1968年中国出现了古今中外绝无仅有的六届初、高中学生(即‘老三届’)一起毕业的奇景。这年的冬季起,插队模式就成为上山下乡的主要形式。人数规模之大、涉及到家庭之多、动员力度之强、国内外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绝后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4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插队’从此成为一个特殊意义的词汇,提到‘插队’就不用提‘知识青年’,不用提‘上山下乡’了,因为我们这些学生实在不配‘知识青年’的光荣称呼。
那时我们才十五、六,十六、七岁,论年龄我们太幼稚,论知识我们数学只学到二元一次方程,语文没学几片诗词和文言文,俄语还不会对话。说是知识青年,我们感觉太丢人、太脸红,虽然不能算盲流,更不能算知识青年,因为没有机会和科学家‘尖端的科学家’相比较,满打满算,充其量我们算做小学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4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办完离城手续,坐火车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的学校,离开自己亲人的一刹那,火车站人山人海,哭声一片,有在火车上的学生抱着站台上亲人的头,也有站台上的亲人拉着火车上学生的手,难舍难分,大声嚎哭,惊天动地,像生离死别,永生难忘。
我们是在陕西陕南插队落户,当火车在秦岭山里一直转圈后,疲乏的我们好不容易进入盆地的瞬间,我们在火车上看到当地的农民伯伯和婶子们,手拿连枷在场上打稻谷,犹如看到原始的部落在农耕‘从小没有见过’,好像我们也进入原始社会,心里有说不清楚的兴奋和酸甜苦辣、五味酱瓶,只是默默的含泪回忆在火车站,和亲人们难以割舍的离别。
刚进入农村的生活,我们因为什么农活都不会做,只有好好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跟着农民好好学习生活的技巧和农活的耕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5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生产队分得六名插队学生,队上提前给我们学生分了15斤的口粮‘稻米’,因为我们不太会做饭,加之我们根本不会用稻米杆生火和地炉灶,不知怎么合理的做饭,把15斤大米一次全部下在锅里,‘按照6个学生的饭量,一次最多用3斤米就可以了’结果还夹生不能吃。
我们为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收稻子,修水库,修铁路。什么委屈都受过,农民爬女学生的窗户等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有次修铁路,有一名同学因为不听话,管理我们的队长开饭的时候,不让这位同学吃饭,这位同学哭着告诉我,我听后特别气愤,找到队长,拿着扁担和抬土的筐子,故意用一只脚踩在筐子里左右摇晃,装着失误,一扁担打在队长的腰上,然后赶快道歉,算是给同学出气。
我们队的会计对我们特别的关心,经常帮助我们,给我们送家里自己自留地种的菜,有次他老婆坐月子,给他老婆冲的鸡蛋醪糟营养品,专门给我们插队学生留一些,让我们喝,直到现在我也难忘。
我这一辈子歉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招工,因为我们在农村落户,根本没有想到还能出去当工人。第一次招工,我们队只有一个名额,分到我的名下,我当时没有多想,一个人就参加了工作,根本没有考虑同学的感受,也想不到和同学商量,毅然走出农村走进工厂,使我这辈子心里都有内疚的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5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山下乡运动,对大多数知青们的确是一个严酷的锻炼,客观上并没有解决我国农村三大差别,由于当时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历史环境下,知青们各自家庭政治背景的不同,知青返城的政治待遇也是不同的,也存在着下乡锻炼镀金走过场和所谓的永远扎根农村干革命的现象,有些地方知识青年在农村遭受强奸迫害的事件也屡屡发生,特别是后期返城的部分知青,多数是文革遭迫害最后得到解放平反的家属子女们,他们是最后一批被中央下发文件,各省经过统计上报落实实名回城的。
上千万的知青回城后,并未出现某些官员担心的城市因容纳不下这么多人而引发混乱。相反,由于这个决定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只是出现招工难的局面。国家在八十年代初,骤然强化的计划生育政策,是中共对知青返城的一种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02

帖子

4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93
 楼主| 发表于 2023-8-25 08:5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当时的现实情况考虑,上山下乡在客观上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把这些学生分散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之中,也就消除了红卫兵的破坏力,至于‘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屯垦戍边’,都是施加在学生身上的政治压力。
学生如果真需要再教育,城市的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是更好的老师吗?农村本来就劳动力过剩,让农村青年去屯垦戍边,即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也有利于农垦事业,因此上山下乡的真正动机就是为了解决、安顿2000万学生的大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京ICP备2021037395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202003607号

主办:文朋诗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bjwpsy@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