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28|回复: 0

[原创] 边城嘉峪关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9

回帖

703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03
发表于 2023-12-23 13: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司马从戎 于 2023-12-23 13:24 编辑


边城嘉峪关

司马从戎


游览完敦煌,我们便乘汽车前往嘉峪关。一路上艳阳高照,司机在中途曾停靠服务区,贴心地让我们休息休息。

元代以前,嘉峪地区有关无城,关口只起稽查来往行人的作用。在明代,西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而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为了加强西北边防,朝廷遂在此修建关城。

据称,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它比长城东端的山海关还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但也有学者考证认为,嘉峪关创建于洪武五年的说法于史无征。因为冯胜西征结束后的二十年中,明朝以军事胜利为前导,继之以军卫建设,终于在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以后完成了对河西全境的军事控制,所以嘉峪关创建的时间不可能早于此时。

大国名匠易开占是嘉峪关建造工程的负责人。相传,他是一位聪明绝伦的工匠,精通算法,无论是什么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定能非常地准确。

果然,不负众望的他不仅设计出了整座关城的图样,更神奇的是,他竟然精确地计算出了计划用砖的数量:999999块砖。然而,当时没有人相信他计算得如此精确的依据。

结果是,工程完工之后,仅多出了一块砖。易开占非常聪明,深思熟虑之后就决定把多出的这块砖放到西瓮城的门楼后檐上。兵部主事来验工时,发现多了一块砖,要责罚。这时候易开占大声说道:“这是一块定城砖,如果把此砖取掉,整座城池会在顷刻之间坍塌!”兵部主事将信将疑但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这样一项耗资巨大的国防工程不能出现任何的闪失,只好默不作声地就此作罢。

著名的长城学专家罗哲文先生曾六次来到嘉峪关,并且特地为它作词一首:“嘉峪关,规划尽周完。巧匠精心勤运算,量工用料不严宽,只剩一头砖!”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嘉峪关南有祁连雪山,北有黑山,关势雄伟。它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的防御体系。

明中期以后,随着明朝国力的衰退,吐鲁番内侵,关西诸卫相继内迁,嘉峪关便成为明朝西部边防的最前沿。

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清廷基于嘉峪关已变为内关,但仍是东西要道的现实,重点修复了关城,放弃了边墙壕沟,更改关楼、东西城楼样式,包砌关楼东西土城,添建东西月城门楼,基本奠定了嘉峪关主体建筑的当前格局。

嘉峪关关城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它的存在,体现了一种顽强的意志。首先是它的建造不易,其次是它的经营不易。它是先人们固守内地家园的屏障。它的地理环境是艰苦的。

另一方面,祁连山顶的雪水和地下水,又滋润着这片土地,使它适于人类的生存。在冬季,祁连山顶的冰雪增多,在夏季,它又部分地加以融化,维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嘉峪关市的自来水就来自于大草滩水库,大草滩水库的水源正是祁连山冰川上融化的雪水。

水是生命之源。祁连山对于整个河西走廊,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嘉峪关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9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

光化门系内城东门,门额上刻“光化门”三字,面向东方。门洞由自黑山开采的石条铺成。光化门建于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由时任肃州兵备副宪李端澄主持修建。

“光化楼”为三层三檐歇山顶式结构,楼高17米。精雕细刻,五彩装成。楼阁第一层为砖木结构,第二、三层是木结构榫卯咬合而成,虽经历了五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及地震等自然灾害,仍巍然屹立于关城之上。

柔远门系内城西门,门额刻“柔远”二字,意思是明王朝对边陲各游牧民族实行怀柔政策,即安抚边远地区,实行长治久安的治国方略。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

外城比内城高2.7米。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

关城以内城为主,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外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游客们纷纷在关城城墙上绕场一周,欣赏雄关要塞,---这是必选项目。在城墙上摄影留念,则是标配动作。漫步在古老的城墙上,体认惬意和沧桑,是一种享受。遥想当年,太阳应是灿烂血色,而明月曾经照耀何人?!

在内城登上城楼,可以看到远处的祁连山麓。边塞落日,固然有一些苍凉之意。但旭日东升,则又莫不带来新的希望。

来到嘉峪关,既是初遇,也是重逢,因为在厚重的历史典籍中,人们早已领略过它的神采。

内城东、西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则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

嘉峪关作为边关要地,既是军事重镇,又曾是贸易纽带。古老的丝绸之路穿关而过,它曾带来了中原内地与西域诸国大量的物质交往。

清王朝曾通过嘉峪关向西亚、欧洲市场输出数额巨大的茶叶,约占国外市场的 1/3。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清政府通过嘉峪关输出了价值903万两白银的茶叶和杂货,而从国外进口的货物仅值白银 11.8 万两,实现贸易顺差981.2万两白银。

在当代,中国内地与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的货物贸易仍然没有脱离祁连山下嘉峪关的视野。兰新铁路通道即穿过嘉峪关地区,载满了大量货物的中欧班列不时隆隆驶过,嘉峪关成为了新时代中国向西发展的关键节点之一。

古代边城的生命力,首先体现在防御功能,其次也要具备生活功能。嘉峪关即是如此。

在东瓮城外,有文昌阁、关帝庙、戏楼,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都是清代建筑。现今在这些地方,游人很多,到处摩肩接踵。

文昌阁,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楼阁为两层两檐歇山顶式建筑,底层两边为单间铺房,四周立红漆明柱18根,形成回廊。四面装有花格门窗,上部绘制山水人物彩画80余幅。此阁在明、清时为文人墨客会友、吟诗作画、读书的场所。  

对于一个国家,军事实力固然重要,但文化体系也不可或缺。文化和思想相得益彰,它是繁荣昌盛的根基。读书人越多,社会就会更加合理和牢固,软实力也就越强大。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为文昌阁的建立创造了氛围。

关帝庙系明末清初从内城迁到现处。庙内原有大殿一座,陪殿两座,另有刀房、过厅、马房和牌楼。关帝庙曾多次扩建。1998年,由嘉峪关关城文管所自筹资金对关帝庙进行了重新修复,对牌楼进行了彩绘,使关帝庙恢复了明、清时的风采。在关帝庙,游人们现在可以付费击鼓,以佑平安。

与内地众多的关帝庙有异的是,嘉峪关的关帝庙更能体现一种尚武精神,它将边关将士们的意气升华。过去,不少的兵士们戍守边塞,一去经年,如果没有精神支撑,是难以坚持和承受的。

而自古以来,关羽作为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受到了人民的推崇,形成了关公崇拜,进而在各地修建了关帝庙,嘉峪关关城的关帝庙也由之产生。它不但成为了当地百姓祭祀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成为了边疆将士的精神支柱。

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的,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

边城的生活是紧张而艰苦的。在闲时,将士们和边民来到戏台稍作放松,不失为一种身心恢复的好办法。

戏台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而戏台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尼姑庵的尼姑及其豢养的宠物。

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概括了古往今来人世间的演义旧事。  

天下雄关,修筑不易,民间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关门处有击石燕鸣的传说。相传一对燕子夫妻出城觅食,归来时忽然狂风大作,雌燕先飞进了关,等雄燕要进的时候关门已闭。雄燕归家心切,结果撞墙而死,雌燕悲痛欲绝,也哀鸣至死。两燕死后精灵不灭,天气晴好之时,会用石头敲击城墙,人们便可听到两只精灵“啾啾”的哀鸣之声。

嘉峪关的“光化楼”东侧挂着一块“天下第一雄关”的匾。据专家考证,嘉峪关曾经至少挂过三块这样的匾。最早的一块曾被林则徐看到,不过这块匾是谁写的,林则徐在他的相关日记中并没有提到。

第二块则是由左宗棠题写的。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到肃州时,看到嘉峪关城墙和关楼损坏严重,于是命令部队整修城墙和关楼。这时,林则徐曾经看到的那块匾已经没了,所以左宗棠又重新写了一块。

左公这块匾坚持了数十年之后,20世纪30年代,军阀马步芳的部下马仲英在嘉峪关城内驻扎时,手下因用火不慎曾一度将城内建筑焚毁,左宗棠手书的匾额也不知去向。如今关内所挂的是第三块匾,是由赵朴初先生于1995年冬所题写的。

如今的嘉峪关,已经变成了一座美丽的城市。往昔的边关之地,环境恶劣,现在已有了很大的改善,比如,建成了迎宾湖、东湖、森林公园等。这些休闲胜地,不输内地。

在东湖景区行走,旁边就是一袭湖水,恰似江南景致。孩子们披上防沙和防晒的纱头巾,一路欢腾而行。

嘉峪关市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经过多年的治理,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局部风沙线前移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一个点线面、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已基本形成。森林覆盖率由1995年的0.65%,增加到了2020年的12.56%。

大多数的道路都种上了行道树。即便是在盛夏七月,在树荫下行走,也不觉得十分炎热。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诚不虚也。

嘉峪关市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大力实施引水入城、以库蓄水工程,几十年来先后建成了15座调蓄水库,将地表水与地下水汇集起来,既调节了气候,又改善了人居环境。嘉峪关市区许多美丽的人工湖就是这么来的。

人民对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向往的。它永远是人间正道。无论是沿海,内地和边关,概莫能外。

嘉峪关的地势和景色是唯美的。于右任先生曾经这样赞美嘉峪关:

“天下雄关雪渐深,烽台曾见雁来频。
边墙近处掀髯望,山似英雄水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文学论坛【官方网站】 ( 京ICP备2021037395号-1 )

主办:文朋诗友(北京)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邮箱:bjwpsy@163.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