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詠 发表于 2024-4-8 12:48:02

子昂故里

本帖最后由 陈詠 于 2024-4-8 12:45 编辑

子昂故里
      四川境内的县级市射洪,知道的人可能不太多,但提起一首唐诗,几乎人人都会吟唱: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乃初唐诗人陈子昂所作,射洪就是诗人的故里。             来到射洪,你会感觉子昂无处不在。我们住的酒店叫子昂酒店,酒店边的广场叫子昂广场。查阅一下当地地图,有以子昂命名的住宅小区,也有取名子昂的马路,还有冠名子昂的文化旅游区。酒店房间桌上放着两本杂志,一本《射洪文艺》,一本《涪江作家》,都是当地作协编的内部出版物,翻阅了一下,每本都刊登有与陈子昂有关的文章。
      我们在射洪的亲友说,可以去看一下城北龙宝山下的文宗苑,当年陈子昂去世后就葬于龙宝山。
      一条涪江由西北向东南蜿蜒流过射洪全境,涪江流经龙宝山时,另一条梓江河自北向南在此汇入涪江,龙宝山即在两江交汇的犄角处。
      我们在龙宝山对岸的梓江河岸边下车,步行走过横跨梓江的钢筋水泥大桥,桥面两边是人行步道,中间是一来一去两根车行道。过桥后便来到龙宝村,沿着村里的水泥小路走,见路边一所学校对面的坡下,有一座墓冢样的土堆,呈四角为弧形的长方形,土堆上长满绿草,边上围着几棵树。我们向路边一位老人打听,他告诉我们这是陈子昂的衣冠冢,最近在整修。于是我们在此驻足少顷,行注目礼。
      水泥小路的尽头便是文宗苑,同行亲友告诉我们,文宗苑是最近两年刚建成的。
      这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进大院落,第一进左右两边是围廊,第二进正面和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大堂,左右两边亦有围廊与第一进连接。建筑风格仿唐代,第二进当中的院子呈正方形,面积比第一进长方形的院子大很多,但两个院子的景观布置都是枯山水风格的,看上去怪怪的。
      第二进内的三座大堂都用作陈子昂生平事迹介绍的多媒体和图文展示,徜徉其间,细观凝视,这位初唐才子斐然、坎坷的一生,逐渐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公元六五九年,陈子昂出生在射洪一个世代豪族之家,而四年前的六五五年,武则天成为唐太宗之子唐高宗的皇后。年少时的陈子昂热衷于射猎与赌博活动,直至十七岁那年,他偶入乡校受到感悟,于是慨然立志,离开陈家世代居住的武东山,西渡涪江,来到十几里外的金华山,在山上的金华学堂读书。
      三年后他二十岁,告别父老乡亲,出涪江、过三峡,赴长安、游太学,后又赴东都洛阳准备应试。初入京时,陈子昂不为人知。一日,他在街上遇一卖胡琴者,要价百万,无人问津。陈子昂出千金买了下来,并对周围看热闹的众人说,自己弹琴弹得很好。大家都惊呆了,问可以听你弹琴吗?陈子昂说,明天请大家到宣阳里来听。第二天大家都去了,酒肴食毕,陈子昂捧着琴说,我蜀人陈子昂作有文章百轴,奔走京城,无人赏识,而琴乃乐工之技,岂值留心?说着,举起琴扔在地上,摔得粉碎。众人又一次惊呆了。陈子昂便将自己的文轴赠与每位来者,大家读了他的文章都感叹其文才。一日之内,陈子昂便在京城出了名。据说当时京兆司功王适读了陈子昂的文章后说,此子必为海内文宗矣。后人称陈子昂为文宗,出处就是王适的这句话。
      入京后第二年,陈子昂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经长安返回射洪,那年他二十一岁。两年后,他再考,终于登进士第。当时,中书令薛元超向陈子昂索取文章,陈子昂送上文章表示感谢,并希望薛元超能够引荐,但未成功,于是陈子昂又回归乡里,这时他二十三岁。
      转机出现在公元六八四年,陈子昂二十五岁。六八三年十二月,唐高宗在东都洛阳去世,欲运回长安安葬。于是,陈子昂上《谏灵驾入京书》,说三秦之地向来多灾,前两年百姓生活稍有起色,因而不要将高宗灵柩移往长安,以免劳民伤财,天子当以四海为家,不应拘泥于栖身何处之小节。武则天阅此谏疏后召见了陈子昂,并任命陈子昂为“麟台正字”。据《资治通鉴》所注,光宅年间(公元六八四年),改秘书省为麟台;正字,正九品下,负责刊正文字。
      第二年,武则天又召见陈子昂,赐纸笔。陈子昂写成《上军国利害事三条》,对“出使、牧宰、人机”三事提出建议。
      第三年即公元六八六年春,北方同罗、仆固等诸部叛乱,陈子昂参加刘敬同率领的北征军。
      公元六八九年,武后再次召见,问陈子昂为政之要,陈子昂上书《答制问事八条》。
      公元六九三年,陈子昂被擢升为右拾遗,从八品上。拾遗是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杜甫的最高官职也是拾遗,但他是左拾遗,比右拾遗大一些。
      公元六九四年,陈子昂因受“逆党”案牵连陷于狱中。第二年狱解,复官右拾遗,陈子昂上《谢免罪表》,请战东征。
      公元六九六年,契丹在营州(今辽宁一带)反叛,建安郡王武攸宜统兵讨伐,陈子昂以右拾遗身份随军作参谋。次年三月,大军驻扎在渔阳(今天津蓟州一带)时,传来前锋兵败的消息,三军震恐不敢向前。陈子昂向武攸宜进谏,请求率万人作前驱杀敌,未被采纳,反被贬为军曹。于是,陈子昂独自登上蓟北楼,赋《登幽州台歌》,感慨当年燕昭王的知人善任。七月,陈子昂随部凯旋,仍任右拾遗。
      公元六九八年秋,陈子昂因父年老,上表解官归侍,武则天诏令保留右拾遗官职照领俸禄归家。公元六九九年七月七日,父亲陈元敬去世,陈子昂为父撰墓志文。十月二十八日,葬父于武东山石佛谷之中岗。
      公元七〇〇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将陈子昂收系狱中,同年忧愤而卒,年四十一岁。死后葬于射洪独坐山(今龙宝山)。
      据文献记载,陈子昂一生共有谏疏十四篇,内容大都逆流而进、直言敢谏。他是一个有自己政治见解的人,后人将其基本思想归纳为“安人”和“保和”,主要包括六大主张:招抚逃户,安定农村;加强边防,但反对黩武;痛斥酷吏,极谏淫刑;反对佞佛,节俭财力;倡廉重廉,遏制贪腐;任贤信贤,慎选主官。
      作为初唐时期杰出的诗人,陈子昂又是唐朝文学革新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并序》中,提出了诗歌革新的主张。他反对六朝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并以自己风骨峥嵘、朴实畅达的文字,开风气之先,成为唐朝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陈子昂的才气、文章、以及对诗歌和政治的主张,在他当世和身后,都获得不少赞赏。当然也有人诟病他支持武则天临朝承制,因为在当时,几乎所有的正直臣子都在劝阻或者设法让武则天打消君临天下的野心。欧阳修说得更直截了当,他认为陈子昂委身于武后,多次上表赞美武周代唐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且献计献策,这种行径实在为人所不齿。但实际上也没有充分的证据说陈子昂与武则天及其一干佞臣是同流合污的。陈子昂的谏疏常不被采纳,他的一些诗作对武则天的内政和作风多有讽刺,他也曾因受“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随武攸宜出征时也不受待见,最后又是死于武三思的陷害。
      也许只能说陈子昂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英年早逝,或者说陈子昂不应入朝为官,他的性格不适合仕途,但“学而优则仕”的主张,从孔子时代起便深深地影响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读书而不考取功名为仕,又去做什么呢?
      但历史终究会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是非曲直,今天,陈子昂在他的故里受到的敬仰,已经说明了一切,眼前这雄伟的文宗苑,正诉说着后人对他的崇敬之情。
      文宗苑第二进的东北角,矗立一座五层方型的楼阁,成为周围一带的制高点,之前我们在梓江河对岸,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座方阁。楼阁第一层檐下悬挂一竖匾,上书“状元塔”。阁前所立介绍牌上写,子昂曾中状元,登临状元阁,可领悟奋发图强、更上层楼的矢志不移,云云。看来是搞错了,其实叫“进士阁”也未尝不可。
      陈子昂的出生地武东村,在龙宝山以北十公里处,第二天我们便驱车前往。到附近时,见路边一座陈旧的三开间水泥牌坊,上书“子昂故里”。我们下车查看,见牌坊后有几栋房子,稍远处是不高的山丘,山上绿树成荫,山前缓坡上稀稀拉拉地种些菜蔬,四周不见人影,感觉有点荒凉。当年陈子昂十七岁离家去金华山读书,二十岁走得更远,去了京城,之后在武东的时间就很少了。到了现代,又何尝不是这种情形呢?
      盘桓片刻,我们上车赶往金华山。金华山的前山是金华道观,为四川四大名观之一。我们一路登高一路观赏,走过三清殿后,看到了当年陈子昂在此读书的金华学堂,现在的玉皇宫。宫门前的立牌上写道,唐时这里是金华学堂,是陈子昂青年时代读书的地方,清道光年间,读书台迁移后山,在此建起了玉虚阁即玉皇楼,阁内供奉玉皇大帝。
      于是我们沿下山路来到建于后山高处的古读书台,读书台内的建筑被外围一圈深红色高墙围住,大门所在的那面围墙,中间高、两边低,墙顶饰以飞檐。大门是低调、小巧的黑漆对开门,大门上方横匾书有“古读书台”四个大字,门框两边写有一副对联:“亭台不落匡山后,杖策曾经工部来”。从地面上到读书台大门,需走三十来级台阶。
      可惜我们到达读书台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读书台大门紧闭,拍门轻唤,不见反应,只得透过门缝向里张望,里面静寂渐暗。留待下次再来吧。
      从读书台往下走的后山一片,已辟为陈子昂纪念地,下山路的路边及后山大门“子昂门”内的广场上,分布有众多雕塑,介绍诗人的生平事迹。
      我们从“子昂门”出山,见大门外右侧竖着一块扁长形、蓝色背景、做成三个小山峰样子的宣传牌,牌子右面画着一只卡通熊猫,右手牵一个身穿棕色长衫、头戴束髻冠的书生。牌子左侧上下排列两行白色大字,令人印象深刻:“问道金华山,拜学读书台”。

红安云 发表于 2024-4-8 15:53:56

子昂故里,致敬先贤。
学习,问好!

陈詠 发表于 2024-4-8 22:54:57

红安云 发表于 2024-4-8 15:53
子昂故里,致敬先贤。
学习,问好!

感谢老师点评:handshak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子昂故里